“天然动植物博物馆”如何形成?
天然植物博物馆,因为动植物的存在,人类才不寂寞。
很多年以前,人类虽走出大山,却一直未从离开大山。在茂密的丛林中,熙熙攘攘生存着一群生物,他们早在人类诞生前就已经存在,见证着人类的生长繁衍,又将伴随着我们走向未知的将来。
第 一站,大围山。
“岗峦围绕,盘踞三县,因名大围。”
这是清嘉庆《一统志》的记载,大围山名字由此而来。
大围山,屹立于湘赣边界,群山逶迤,层峦叠嶂,盘绕三百余里,主峰七星岭,在长沙地区,已无山能比其肩。
它有一个骄傲的名字——“湘东绿色明珠”。大围山地处罗霄山脉,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,风景秀丽,气候宜人。在森林植被区划上,这里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,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9%,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浑然一体,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。
1992年,林业部批准设立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,包括7万余亩土地。
飞禽走兽、花草树木择地而居,温和的气候、肥沃的土壤,密布的山峰和溪谷为动植物的栖息、生长、繁殖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家。
“大围山角蟾,是很罕见的物种,大围山的黄山松,在华南地区也是独有的。”市森保站工作人员陈华说,大围山的“原住民”远超我们的想象。
让我们来数数这里的主人。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,已记录高等植物1856种(含栽培种),其中苔藓植物42科79属129种,蕨类植物33科80属190种,种子植物170科741属1537种。
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一员,真菌有44科,107属,280种。
脊椎动物,共284种。其中,鸟类147种,鱼类40种,爬行动物38种,哺乳动物34种,两栖动物25种。
昆虫界热闹非凡,共记录昆虫有19目118科518属749种。
这里物华天宝,珍稀动植物数量庞大,是名副其实的“天然动植物博物馆”。
它们尤其弥足珍贵
这一次丛林探秘,我们身临其境,走进大围山丛林,探秘那些珍贵的动植物。
这里分布着一些动植物,也许你听说过他们的名字,也许没有。
大围山地区,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共有25种,加上全部兰科植物37种,共有保护植物60余种。
它们的名字有的充满诗意,有的生动形象。
有的名字,对我们是那么陌生,它们的存在却是我们永恒的财富。
在大围山,白鹇、黑冠鹃隼、斑头鸺鹠、松雀鹰、红隼、领角鸮、红角鸮、小灵猫资源相对丰富一些,而大鲵、小天鹅、云豹、藏酋猴、穿山甲等则比较稀少。
此外,有179种陆生脊椎动物属于“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”,占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68.32%。
大围山昆虫中,乌桕大蚕蛾、银白蛱蝶指名亚种、黑紫蛱蝶指名亚种、枯叶蛱蝶中华亚种和彩臂金龟正等着全人类去珍惜和拯救,
两栖动物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、文县疣螈和虎纹蛙等,其中文县疣螈是湖南省仅知的两个分布点之一,大围山占据一席。
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附录Ⅱ中,赫然在目的有乌龟、滑鼠蛇和舟山眼镜蛇,它们也安家大围山。
“天然动植物博物馆”如何形成?
“大围山旅游地区花岗岩地貌是湖南比较古老的,形成于8亿多年前,”湖南地质研究院教授童潜明告诉记者,大围山地表是很厚的风化层和半风化层,风化层已变成泥土,半风化层比较松散,厚度大,“在降水的时候,半风化层就能将雨水储存起来,不会让其流失。”
半风化层吸附的水分很多,上面的风化层又有植物将其覆盖,即使在天气干旱的时候也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水分,植物才能够茂盛地生长。
大围山是我省一个比较典型齐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,第四纪冰川时期,大围山山顶上形成很多现在当地老百姓称为“湖”的地理形态,有十几个,这些“湖”形成一个个洼地,然后又演变为沼泽。“这片洼地实际上就是高山湿地。”童教授说,高山湿地会生长出很茂盛的湿地植物,生物形态也因此多元化。
“湿地历史悠久,可以说先有湿地再有生物。”市森保站陈华介绍,大围山上的高山沼泽湿地群占地11余公顷,大大小小沼泽十几处,目前在华南地区都非常罕见,这里,也是浏阳河的源头。
最近浏览:
相关动态
- 西溪娱乐—露营区 2019-08-02
- 甘甜水果含枝笑 2019-07-08
- 浏阳大围山西溪磐石大峡谷露营攻略 2021-05-29
- 湖南浏阳市农科教中心、浏阳市旅游智库学会 在湖南西溪大峡谷举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培训 2019-08-20
- 西溪磐石大峡谷喊你来摘水果啦!!! 2019-07-08
- 雄伟壮观的西溪生态自然景点大皂瀑布 2022-07-27
- 西溪磐石大峡谷开业庆典 2019-07-08
- 儿童拓展运动区 2019-08-02